跳到主要內容
:::中央區塊  

華文視障電子圖書網

現在位置: > 書目介紹

出版快訊/書目介紹

字體大小:  
爭論中的德國:如何在歧異中共存,理性明辨走向成熟民主  Deutschland streitet

爭論中的德國:如何在歧異中共存,理性明辨走向成熟民主 Deutschland streitet

  • 分類 : 社會科學> 社會議題
  • 作者 : 蔡慶樺 繪者: 三人制創
  • 出版社 : 天下雜誌
內容簡介

  真正的民主精神不在制度,而是活躍於你來我往,
  與各種不同意見的人溝通,找出大家得以和平共存的生活方式。

  每個國家都面對一些意見分歧的問題:高教未來該何去何從、老貧人口誰照護、安樂死是否該合法化,甚至轉型正義能如何在回望痛苦中探究真相又不挑起對立?德國尤其如此。

  德國,國情與歷史複雜,是個始終不和諧的社會。但即使歷經了兩次世界大戰失敗,還是有能力在廢墟中重建國家、與東歐和解、處理納粹問題、完成統一的和平革命與許多驚人的成就,成為歐洲的心臟、世界的強國。其中一個重要因素,就是德國一直存在著「爭論文化」(Streitkultur)。

  爭論文化貫穿西方歷史,影響思潮。德國更深信據理力爭才能釐清事實,不管社會多麼激烈分裂,爭論仍是維繫成熟民主政治的必要手段,能將國家與社會帶到更好的地方。

  我們每個人手中都捧著一小塊台灣,是值得我們激烈呵護的新生民主。
  勇敢使用理性,我們需要民主,但此刻民主特別需要我們。

  作者蔡慶樺,兩度獲得人權新聞評論獎、並入圍台灣文學金典獎,長年派駐德國,對德國社會文化與德意志思考,有深入觀察與見解。他在本書以許多德國社會的爭議,包括國族認同、移民議題、同婚與其他同志權益等,闡明德國如何在歧異中據理力爭,不放棄尋找,得以在跌跌撞撞的摸索中、爭論中逐漸走向成熟。

  這些問題也可以在臺灣的脈絡中見到。 希望能藉由這些高度複雜、立場鮮明的爭論中觀察一個國家,反思台灣。我們爭執了,然後呢?摩擦如何再轉為尊敬?針鋒相對後如何團結合作?

  異中求同,而不是求同一。即便在知道最後可能無法共享同一立場的情形下,仍然願意一起爭論,一起接受一個不和諧的社會,彼此共容。即使困難重重,也值得學習。

引用網址

「博客來」網路書店相關連結(另開新視窗)

推薦此書

留言

:::下側區塊